【医海钩沉】 执心以正,立身以诚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14-05-21   浏览次数:130

 

     大医精诚,精者,医术高明;诚者,医德高尚。一代药王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告诉我们:“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孙朝宗曾在《医林典故》中写到:为医者,以医德为大。从医者艺高术精固属必需,而品德端正尤其重要。金元时期,丹溪翁为师疾而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他不仅医艺精湛,不拘于古方,融三家之学,去其短而用其长,进而提出相火易动阴常有余,阳常不足等新的学术观点,更以其“执心以正,立身以诚的高品医德值得我们深思。

                                         孝友之行,本乎天质

     “翁以母病脾,于医亦粗习,又闻师文懿其肯游艺于医乎,乃悉焚弃向所习举子业,一于医致力焉。不忍母亲、恩师终日被疾病折磨,他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仕途,开始了他的医学生涯。可想而知,在当时那样一个追求功名利禄的时代,他却弃文从医,孝友之行,感天动地。

治病救人,勤恳为民

   他医德高尚,宽厚待人。窭人求药,无不与。不求其偿,其困厄无告者,不待其招,注药往起之,虽百里之远弗惮也。有一次,浙中一女子息痨瘵,经朱丹溪治疗,大有好转,只是两颧赤红如丹不可去,丹溪翁遂亲自跋涉千里为之诊治。他的医案,无论大病小病均斑斑可记以备后来查阅改进。他就是这样,不辞劳苦,不计报酬地为病人服务,一切为病人着想。这才是真正的大医。

   外科鼻祖裘法祖曾说过: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很多事只在一念之间。我们不要被金钱蒙蔽了双眼,不能被名利污染了诚心,要真正做到明辨是非,将心比心,将病患的健康当作我们的幸福,这样的你才是最真诚的医者。

慨然天下,蔑视荣利

    丹溪翁为直陈治道,无所顾忌,然语及荣利事,则拂衣而起。试想,在当时那样等级分明、官官相互、阿谀逢迎的旧中国制度下,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丹溪翁的蔑视权利。我想,这正是他执心以正,立身以诚的真谛所在吧。

   医生不只是一种安身立命的职业,更是一种治病救人的信仰和追求。如果医患关系仅仅是金钱与健康的买卖关系,那么,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也终将是无医可治,无药可救的扭曲和病态的社会。这值得我们深思。

                                                                指导教师:金慧

                                  中西医临床2

                                      位碧颖

 
济宁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济宁市太白湖新区荷花路133号 电话:0537-361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