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朱震亨是为了母亲恩师学医,作为一名弃文习医的儒者,丹溪老人人后人见识了真正的儒医风范:不但有医术之“精”,还切实做到了“医者父母心”之“诚”。
朱丹溪给患者看病,不但记录患者“病之状何如,施何良方,饮何药而愈,自前至今,验者何人,何县里,主名”,还会记录这个人的特点、面色、身体形状和性格特点,在给病人开方子调理身体的同时,还会跟人讲做人的道理,教患者如何正心、收心、养心。在调理患者身体的同时,也调整了患者的心,做到了身心同治。
丹溪翁看病不像许多前辈那样直接开出权威性的方子,或者以所谓玄虚增加自己医术的神秘性,而是耐心地与患者沟通,给病人讲解得病的原因,治疗疾病的方法以及痊愈后应该注意的事项,并且还会照顾病人的情绪,安慰病人。
例如:浦江的郑义士“病滞下”,丹溪翁诊脉后告曰:“此阴虚而阳暴绝也,盖得之病后酒且内。”并告诉他“吾能愈之”,让他不必担心;天台的周进士“病恶寒,虽暑亦必以绵蒙其首”,急于痊愈的病人遍求诸医,被误诊错治,丹溪翁诊脉后告曰:“此热甚而反寒也。”周进士痊愈后,丹溪翁嘱咐他“须淡食以养胃,内观以养神,则水可生,火可降;否则,附毒心发,殆不可救”;一男子病小便不通,丹溪翁告诉他这是积痰病,并给他详细解释了“积痰在肺,肺为上焦,而膀胱为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为了让男子清楚的理解自己的病情,又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辟如滴水之器,必上窍通而后下窍之水出焉”;一妇人产后有物不上,丹溪翁告曰:“此子宫也,气血虚而随子宫下。”丹溪翁开方子使子宫上,并安慰妇人“三年后可再生儿,无忧也”;一贫妇“寡居病癞”,丹溪翁“见之恻然”,于是就“自具药疗之”,病愈后,又“复投四物汤数日”。
医道的根本是忠孝之道。丹溪翁“简慤贞良”、“刚严介特”、“执心以正”、“立身以诚”,此乃医者本色,值得今天的我们好好学习。
指导教师:金慧
2013级中西医2班
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