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海钩沉】 诊籍鼻祖——仓公淳于意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4-06-19   浏览次数:9
 

 仓公淳于意,西汉时期的名医,与张仲景、华陀并称汉代三大医学家。据史书记载他少而喜医方术自意少时喜医药、医方。然而自学的那些医药方试之多不验。为了学得真本事,淳于意开始遍访名师:

 起初,他拜菑川唐里的公孙光为师,学习古典医籍和治病经验。淳于意尽受(公孙光)精方后,仍不满足,公孙光认为他是个可塑之才必为国工,就把他推荐给了临淄的公乘阳庆。

当时公乘阳庆已年过七十,医术非常高超但没有儿子等近亲,又不愿传于外人,就一直保守着各种秘方。公乘阳庆看淳于意基础牢固、资质聪颖、待人殷勤谨慎,就收下他为徒。并将自己珍藏的黄帝、扁鹊脉书、根据五色诊断疾病、判断病人预后的方法、以及药物方剂等书传给他。三年后,淳于意学成即为人治,诊病决死生,有验,精良,然后才出师四处行医。

但因其左右行游诸侯,不以家为家,或不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被人上书言,判为传西之长安。当淳于意有五个女儿,小女儿最为孝顺,乃随父西",并上书为父亲请罪,皇上被其孝心打动,赦免了淳于意的罪过,这就是中国十大孝中的缇萦救父

淳于意被赦后,专心行医,针药并用疗效显著。但在长期的行医过程中,他也深深感到:病人的病情和特征,如果没有记录而仅靠医生的记忆,若医生记忆不准就会影响治疗效果,给病人带来麻烦。

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淳于意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就医中,他把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籍里、病状、病名,以及诊断、病因、治疗日期、疗效、预后等都一一详细记录下来,同时,把治愈的和死亡的病例也详细记录。

淳于意把这种记录称为:“诊籍,利用诊籍不仅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而且还无意地保存了他的部分医疗学术思想,这对我国悠久中西理论的传承和弘扬大有裨益。《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共记载了他二十五例完整的医案。

后来,不少医生仿效他的做法,诊籍也就逐渐演变成我们今天所见的:“病历,淳于意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中医病历的创始人! 这是他对中医发展的最大贡献。

       然而除此之外,仓公在其诊籍中所留下的治疗方法、病情诊断等,同样对后世影响深远。《诊籍》25案,涉及的患者上至王侯官吏,下至百姓奴仆;涉及的疾病有痈疽、消瘅、龋齿、厥证、怀子不乳、月事不下等内外妇儿及口腔10余类;涉及的病因有感受寒湿(如流汗或汗出受寒)7例,房事所伤4例,饮酒2例,饮酒、盛怒与房事不节相合3例,情志所伤(如怒、忧思)2例,饱食、过劳、外伤、服药石、不讲卫生各1例,未言明1例,其中许多与《内经》病因学相合,尤强调感受寒湿、房事所伤、情志因素和饮酒。有许多颇具新意,如最早提出龋齿的病因与食而不漱即饭后不漱口有关;首提饮酒致泄的病机;记载了第一例忧思致病的案例,而病人还是小儿,同时也是最早的有关络脉病变的医案;记载了首例女子性欲不遂案等,这些都是宝贵的医学史料。
  

《诊籍》所载的治病方法有针灸、药物、食疗等,涉及的方药有下气汤、火齐()汤、苦参汤、莨菪药、消石、芫花、米汁、药酒、柔肠、窜药、丸药、半夏丸等,尽管有些方药的记载不具体,但法理自通,且有创新。如病龋齿案提到苦参汤漱口,苦参可清热燥湿杀虫,用之漱口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又如病蛲瘕案,用芫花煎汤饮之,芫花苦温有毒,能泻水逐饮杀虫,所以可治蛲虫病。特别是仓公还首提了物理降温法,在病厥案中,病人头痛身热、烦满,仓公嘱以寒水(同抚)其头,并加刺足阳明脉而获效。这些观点在当时的年代确实难能可贵。当然,某些用药有可商之处,如怀子不乳案。用莨菪催生成功,而历代本草及药理学均未记载或证实莨菪的这一功能,是否与该药有使人健行强志益力通神等间接功能有关,还有待研究。

 

           13级中西医2       徐恩广 改编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指导教师:金慧

 
济宁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济宁市太白湖新区荷花路133号 电话:0537-3616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