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大运河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交通渠道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经济价值,对其保护和开发,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济宁运河文化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围绕运河文化保护,积极开展理论阐释与研究并产生多篇理论成果。11月1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毕于建、张雅茹在《济宁日报》发表文章《运河文化保护要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11月18日,毕于建在《山东商报》发表文章《数字化技术在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中的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今后,学院将继续依托“济宁运河文化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大力开展运河文化保护相关研究。
(撰稿:郭寒利 责编:秦茂森 终审:毕于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