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雅茹
一、活动背景
看村庄在群山环绕中酣睡,听晚风把歌谣哼唱。——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精神,持续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济宁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3年7月17日至19日组织教师前往河南省新乡市辉县郭亮村进行游学实践学习。
二、活动内容
1、挂壁公路叹愚公,太行山上颂党恩
7月17日,济宁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赴新乡市郭亮村实践团教师在河南师范大学暑期研修团队的带领下参观挂壁公路,成员们走进绝壁长廊,亲身目睹绝壁长廊地势的险峻,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当代愚公精神的伟大,切身感受到党的红色精神伟力。
太行山挂壁公路位于中国河南省林州市太行山区,全长约5公里。这条公路悬崖峭壁上,高度差异可达到200米,堪称人类工程建设的奇迹。公路开凿在石头山腰上,只靠人力和简单的工具,耗时十余年才最终完成。公路的开通,不仅帮助村民们走出了深山大川的闭塞,也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响应。
郭亮洞的开凿开始于1972年的2月2日,时任分村支书的申明凯为了让村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彻底摆脱贫穷落后的现状,从村里挑选十三个年轻力壮的村民,组成了开凿绝壁的“十三壮士队”。这支队伍腰系大绳,凌空作业,“铜钎凿赤岩,铜锤破石壁”。在壮士队带领下,全体村民浴血奋战五年零两个月,终于在115米高的绝壁中间凿出了长1250米、宽六米、高四米的绝壁通途。而当时为了清洁、通风、透气而在长廊的外侧开凿的35个天窗,成为了观赏风景的窗口。
实践团成员们沿着“绝壁长廊”行进。天光忽明忽暗,透进隧道长廊,廊内怪石嶙峋、刚毅遒劲。通过廊中石头天窗向外望去,可饱赏大峡谷雄迈山色,一览太行风光的洪荒野趣。在绝壁长廊中,不仅可以欣赏到山中的自然风光和烟火气息,还可以看到当时十三壮士开凿长廊的剪影。伴随着剪影出现的还有百折不挠、水滴石穿等一系列的标语,一幕幕剪影的呈现彰显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与不易。沿途零距离参观郭亮洞,感受了不起的郭亮精神
这就是郭亮精神——写在石壁上的生命之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绝壁长廊——郭亮洞,承载着一段用生命和热血书写的历史,几多悲壮、几多慷慨,它所孕育的郭亮精神同属太行精神谱系。
2、学习郭亮精神,红色基因永传承
7月18日上午,郭亮村支书申海玉、支委王爱学委托二组组长申河山、四组组长王银群两位党员同志为实践团队进行了一次以学习郭亮精神为主题的党课学习活动。“宁愿苦干改山河,不愿苦熬度岁月”是对郭亮精神的高度概括。通过老党员讲故事、参观村民旧址,使成员提高了对郭亮精神的了解,深刻认识到民族文化所蕴涵的深厚底蕴与民族精神。
东汉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郭亮曾在此驻扎,村庄因此得名“郭亮村”。明清时期,大批郭亮村先人为了躲避战乱,到此生存;在险峻的绝壁边缘,用石头建起了一百多座房子,
于是,郭亮村有了“绝壁上的村庄”的名称。几百年来,人们居险守峻,在将近1200米的山崖上,过着遗世独居的人生。“石磨石碾石头墙,石桌石凳石头炕”,这描绘了郭亮村人的生活情景。郭亮村先民们用几百年时间,建造了当今的郭亮村,显示了郭亮人的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当地流传一首民谣:层层石梯级级险,辈辈出山步步难;当当铁锤叮叮钎,爷爷不叫孙孙攀。正是这条通向外界的绝壁长廊,改变了郭亮村人民的命运。今天的郭亮村人声鼎沸,车马喧嚣。随着游客的增多,郭亮村人的生活方式也不在单一,他们搞旅游,开旅馆……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告别贫穷,走进了新时代。
大家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遍了郭亮新村、保持原始风貌的老村以及周边的角角落落。红岩大峡谷南岸悬崖上有三处观景台,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远望其北岸的绝壁长廊郭亮洞的全貌。此时此刻更让人从心底里钦佩当年郭亮人的伟大精神。
三、活动启示——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中国寓言故事《愚公移山》讲述了愚公历尽艰险,挖山不止,坚持不懈,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而太行深处的郭亮村,在新时期“愚公们”的不畏艰险下,硬是修筑了一条通往外界的挂壁之路,再次书写了愚公精神。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学习“绝壁长廊”所孕育的“齐心协力、战天斗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郭亮精神,攀登蜿蜒曲折的绝壁长廊、高耸陡峭的天梯,感受“十三壮士抡锤掌钎破石壁”的艰辛、太行人改变命运的铁一般的意志,在艰苦奋斗中砥砺前行,在实学实干成就辉煌。
郭亮村的挂壁公路,不仅是一座连接山川的道路,更是一座连接精神的桥梁,它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时代浪潮中坚忍不拔的品质和勇往直前的信念。郭亮精神它如太行山的峭壁般坚硬,如挂壁公路的曲线般尽头光明。给予我们深刻启示。
第一,初心不改,使命不怠。绝壁公路建设过程中,郭亮村村民始终初心不改,真正诠释了当代的愚公移山。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我们要牢记育人初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肩负起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时刻提醒自己,不仅要成为“四有”好老师,还要努力成为一名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第二,勤奋笃学,严谨施教。郭亮村村民靠他们的勤奋和智慧改变了村庄的贫困,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对于教师而言,终身学习的理念、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提升业务能力的敲门砖。这些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践行。
第三,仁爱亲善,精心育人。将教育家精神贯彻教学过程,突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把服务党、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作为最高追求,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