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讲的就是红旗渠。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市林州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水利工程,全长1500公里,被称之为“人工天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为了更加深刻地感受和体会红旗渠精神,将红旗渠精神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之中,7月17日-18日,济宁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来到林州,参观红旗渠纪念馆,了解林县修渠历史,重走青年洞,深刻体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二、活动内容
7月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先是来到红旗渠总干渠分水闸,其位于东南公路分水岭,一、二干渠分水闸设于总干渠终点,1965年3月修建。分水闸以上是防洪矩形明渠和分水岭双孔隧洞,1973 年建成的红旗渠纪念亭横跨隧洞与分水闸之间的明渠上。三干渠分水闸位于一、二干渠分水闸上游560米处。望着来之不易的分水闸,团队成员难以想象那个物资匮乏年代是如何建设起如此的建筑,成员们对红旗渠建设情况有了初步认识,仿佛看到了那些奋斗不息,在复兴道路上奋力拼搏,永不停步的革命斗士,感受到了红旗渠精神的强大力量
随后,团队成员来到了红旗渠纪念馆。纪念馆陈列了丰富的红色文物和详细的图文资料记录了红旗渠的修建背景、工程模型、修建场景、使用工具、英雄事迹。展厅由“序厅”“旱魔”“奇迹”“丰碑”“梦想”“精神”六部分组成,通过对展厅的命名可以看出红旗渠纪念馆的意义不仅是要记录这一伟大壮举、歌颂前辈们的英雄事迹,还有传承发扬这一红色精神的作用。红旗渠的建设者们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奉献,不畏艰险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牺牲人数就达80多人,受伤者不计其数。也正是有了这许许多多英雄的红旗渠儿女,我们才能见到今天被视为奇迹的红旗渠。团队成员观此历程,感受到了老一辈人艰苦卓绝的斗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依旧能够努力拼搏。在资金短缺,自然条件恶劣,施工设备差,林州人没有被困难吓到,没有向大山屈服,发扬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7月1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团队进入青年洞风景区,途经团结洞、创业洞、鹰嘴崖、虎口崖等地点。团队成员面对这如诗如画般的奇特风景与这如雄狮般的巍峨山石,在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也无不感慨林州人“人定胜天”的奋斗精神。长616米的青年洞,是红旗渠的咽喉工程。洞中岩石非常坚硬,锤敲一次钢锥也只能留下一个白印。在没有大型施工机械的情况下,真是难上加难。“石头再硬,也硬不过我们的决心,就是铁山也要钻个窟窿!”300余名青年勇挑重担,穿山破洞。高山无言,渠水有声,在苦战17个月后,终于凿通!团队成员用手触摸着山石,感受到当年的痕迹,仿佛看到那一个个青年劳作的身影,看着用一块块石砖垒砌来的渠道,感受到了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活动启示
红旗渠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种伟大精神,它主要体现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等方面。通过走进红旗渠,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纷纷表示被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所震撼,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红旗渠精神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坚定信仰,树立正确三观
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坚定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自力更生,勇于担当
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克服了重重困难,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成功修建了这条长达70多公里的灌溉渠道。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勇于面对困难,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团结协作,共同发展
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共同为一个目标而努力。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形成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共同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目标而努力。
(四)勇于创新,追求卓越
红旗渠的建设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最终成功解决了引水灌溉的难题。这种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不断提高科技水平,推动产业升级,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为人民服务,造福人民
红旗渠的建设初衷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人民生活。这种为人民服务、造福人民的精神,是我们今天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撰稿:郭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