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英雄王杰足迹 践行弘扬红色文化

发布人: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4-06-07   浏览次数:10

济为济水,宁为安宁。大家好,欢迎来到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济宁。济宁历史悠久,孕育了灿烂的鲁国文明,造就了孔子、孟子等一大批思想家,济宁境内儒家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和红色文化交相辉映。钟灵毓秀,群星璀璨。

今天我们到访的是济宁羊山革命纪念馆。有这样一个地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就是从这里开始。有这样一个地方,英雄王杰的故乡就在这里。

58年前的那个夏日,江苏省徐州市邳县张楼公社的一声巨响,年轻的战士王杰毅然扑向意外爆炸的炸药包,血肉之躯保护了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3岁。王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两不怕”精神,毛主席了解了王杰的事迹后,对王杰精神评价为: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人们在整理王杰的遗物时,发现了10多万字的日记——“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为了党,我不怕进刀山、下火海;为了党,哪怕粉身碎骨也甘心情愿……”一字一句,都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一篇一页,都折射出他的理想光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2017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王杰生前所在连队官兵时强调:“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冠病毒突袭而至,新冠疫情来势汹汹,人民生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这次疫情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面对危机,党和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特别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在此危急时刻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挺身而出,逆向而行,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宝贵的牺牲。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正是对王杰精神的接续传承和最好诠释。

疫情无情,事关生死。湖北封锁以后,越是远离武汉,远离湖北,就会越安全。但是偏偏有一群人,不顾个人安危,星夜驰援湖北。20201月,在全球新冠病毒爆发之际,山东省首批抗击新冠肺炎援鄂医疗队赴武汉驰援,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守阵地、筑防线,其中有一名叫张静静的主管护师。


她撑住了紧张忙碌的疫情防控,却因积劳成疾,牺牲在了集中隔离点上,张静静生前写给丈夫的信中说道:“国家困难在前,总得有人站出来。面对前方未知的风险,我们要响应国家号召,毅然踏上支援湖北抗疫一线的征程。”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才能够点燃战胜疫情的豪情壮志;正是因为发扬“两不怕”的精神,在危急时刻,才能迅速召集四万多名医务人员援助湖北,成为湖北稳定的压舱石;正是因为看到了医务人员表现出的“两不怕”的精神状态,全国人民安了心、定了神,同时也点燃了战胜疫情的斗志,呈现出了全国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可喜状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

红色精神来源于我们党艰辛和辉煌的奋斗历程,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必须承担的重大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赓续红色血脉,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秉承先烈遗志,继承和发扬王杰精神,为更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青春奋斗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

 (撰稿:朱民强)


 
济宁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地址:济宁市太白湖新区荷花路133号 电话:0537-3616588